2023-12-11
每日经济新闻
2023年12月10日 17:48:01 来自北京
在山东发文明确济南定位升级“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”之后,不想“落后”的青岛也在抓紧时机暗自发力。
12月8日,济郑高铁全线通车。济南、郑州两座万亿都会以及两大都市圈,迎来高铁直通的历史性时刻。
就在几天前,计划已久的潍宿高铁也传来重要进展。
12月3日,潍宿高铁(含至青岛连接线)施工图获国铁集团批复,意味着该项目距离“年底前施工”再进一步。
作为中国“八纵八横”高速铁路网中第二纵——京沪高铁二线的“收官段”,潍宿高铁80%以上线路均在山东境内,建成后将实现胶东经济圈与京津冀、长三角的无缝连接。
作为胶东经济圈龙头都会的青岛,则将通过一条百余公里的连接线买通“距离差”,顺势接入这条高铁大动脉。
届时,南下长三角,青岛有了速度更快的高铁路线;北上京津冀,亦不必再绕行济南,可经潍坊、天津直达北京,里程大大缩短。
加上济郑高铁联通沿黄省区的利好,外地媒体直言,青岛“由此成为三大国家生长战略的重要交汇点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区域高铁网络结构背后,独据北方第一大外贸口岸的青岛,似乎在谋划一盘更大的棋局。
突破局面
在国家“八纵八横”高铁网计划中,京沪通道有两条线路。一条是已经开通的京沪高铁,另一条是京沪辅助通道,也被称为京沪高铁二线。
2011年,全线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沪高铁开通运营,成为其时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、标准最高的高铁。随着这条我国客流密度最大、上座率最高的高铁线路运力接近饱和,建设京沪高铁二线被提上日程。
凭据计划,京沪高铁二线分京津城际、津潍高铁、潍宿高铁、徐盐高铁、连镇高铁、北沿江高铁江苏段、沪苏通铁路等多段建设。
其中,除潍宿高铁外,其余线路均已通车或开工建设。也因此,作为京沪高铁二线最后一段“空白”,潍宿高铁相关进展一直备受关注。
好消息也在近日频频传来——
据果真报道,12月1日,潍宿高铁(含至青岛连接线)项目开端设计获国铁集团和山东省政府、江苏省政府联合批复;
12月3日,该项目施工图又获国铁集团批复,意味着该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;
仅一天之后,施工招标启动,通告确认潍宿高铁计划于12月31日开工建设,前期事情进入最后冲刺阶段。
通告显示,建设路段新建线路长度398.49km,其中山东省境内324.94km。出资比例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19.3%、山东省64.2%、江苏省16.5%。
出资超6成的山东,显然也是这条高铁线路的最大受益者。
整体来看,作为鲁东贯串南北的纵向大动脉,潍宿高铁将推动有山东经济生长“火车头”之称的胶东经济圈与京津冀、长三角两大都会群快速通达,进一步融入全国高铁网络。
而与京沪高铁差别,京沪高铁二线途经之处,沿线省份强中心都会都不在其列。但如此重要的机缘,作为胶东经济圈中心都会、与正线险些“擦身而过”的青岛显然不肯错过。
凭据计划,与潍宿高铁同步推进的青岛连接线,全长约109公里,设计时速350公里。线路起自青盐铁路洋河口站,向南途经青岛西海岸新区,引入青岛西站,出站后向西经潍坊市诸都会、日照市五莲县,引入计划潍宿高铁五莲北站。
这条连接线对青岛有多重要?
通过连接线接入京沪高铁二线,意味着青岛将再添一条北上南下的快速通道。也就是说,其目前北上京津冀需绕行济南、南下长三角的青盐铁路最高时速仅200公里的尴尬局面将被突破,通行效率大大提升。
未来空间
果真资料显示,东濒凯时kb88的青岛,目前基本形成了联通北、西、南三个偏向的放射型铁路网结构。但多年来,青岛一直掣肘于南北向无高速通道,缺少通往长三角、华中地区的高铁便捷客运通道。
2018年底开通的青盐铁路,兼顾了旅客沿海南下和董家口港区铁路疏港运力,但该线路客货混行,行车速度较慢,无法满足客运速达的需求。
据外地媒体剖析,潍宿高铁及青岛连接线将解决青盐铁路青岛西站以北段客货混行、远期货运能力缺乏等问题,更好地满足董家口港区货物疏港需求�;谎灾�,目前的线路结构限制了董家口港区货运生长。
这个董家口港是什么来头呢?
2009年3月,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政府联合批复《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总体计划》。自此,作为青岛口岸的重要组成部分,董家口港被正式纳入国家口岸生长战略结构,青岛市口岸百年来一直在胶州湾内生长的历史也由此突破。
十余年来,从寂寂无名的小渔村到海内第一深水大港雏形初显,董家口口岸岸吞吐量已连续六年破亿吨,航线通达30余个国家。
也就是说,从最初开发建设时起,董家口港就被付与为青岛港开拓新空间的历史使命。而其近年展现出的喜人增势,也让青岛乃至山东省看到了更大的希望。
近年来,身为经济大省和北方外贸大省的山东,多次提出以青岛港为中心建设“世界级口岸群”目标。今年7月印发的《山东省世界级口岸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中,明确将董家口疏港货运铁路通道等纳入重大项目建设,重视水平可见一斑。
在青岛官方去年确定的三年集中攻坚的21个重大交通建设项目中,4个铁路项目,就有2个(青岛至京沪高铁辅助通道铁路、董家口至沂水铁路)与董家口港有关。
“董家口港区是未来生长的重要增长极”“越发充分释放董家口港区潜力,为再造一个青岛港提供强力支撑”……从青岛媒体的一系列表述,亦不难看出这座深水大港的重要意义。
在此配景下,潍宿高铁及青岛连接线的泛起,可以说是一举多得。而这其中,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利好,却可能成为青岛未来撑起“世界级口岸群”的要害一子。
难掩“近忧”
尽管在未来蓝图中谋局深远,青岛也面临禁止忽视的“近忧”。
以高铁为例。由于特殊的地舆位置,许多交通主动脉不可能专门绕道而至,青岛也因此在已往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“铁路末梢”。
进入高铁时代,这种劣势被进一步放大。尤其是当郑州、济南、长沙等都会乘着高铁利好加速崛起时,青岛的步子似乎总是“慢半拍”。
数据显示,济南今年初铁路通车总里程就达801公里,其中高铁通车里程411公里。眼下济郑高铁通车,又为其带来新的增量。相比之下,青岛境内现有铁路12条、运营里程666公里,其中高铁仅228公里。
这显然与国家付与青岛的“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”定位不相匹配。青岛作为中心都会的辐射发动能力、交通通达度另有很大空间。